华为的“狼性”,是否有“人性”?

01/18 09:07:40 来源网站:seo优化-辅助卡盟平台

“决定一个人收入的,并不是有多忙有多累,熬过多少个白天和夜晚。唯有价值才能让一个人的身价倍增,而不是时间。”

著名的原华为员工——焱公子,发型光芒万丈的跨界理工男对于狼性团队这样说:

作为“华为军校”一名普通的“毕业生”,我要为老东家的做法点赞:只用行动说话,做出最好的反击。

事实上,这就是我认识的华为。一贯作风“对外低调,对内‘凶猛’”。

《神坛在左华为在右》一书作者、同是华为“毕业生”的末末,在采访任正非时,任老板曾表示:

“一个公司只有人说好,那不就快完蛋了嘛。

只要是真实的,真实的才尖锐,才有穿透力,但是不要愤世嫉俗。”

华为是伟大的,同时,它又是不完美的。它秉持的“狼性文化”,在大众心中一直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狼性的华为,是否有人性?

今天,我想从“离校学子”的角度,聊聊工作期间,华为曾对我的3次“洗脑”。

每一次,都是与这家企业的“狼性”和“人性”,在近距离接触。

虽然,“洗脑”最终都没成功,但不可否认,其对我之后工作观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1、服从分配的志愿表:猛将必发于卒伍

深圳华为坂田基地。

我手上的号牌是112号。前方,100多个脑袋,朝气蓬勃,与当时颇为萧瑟的市场环境,形成鲜明反差。恍惚间,我会以为是大学新生入学。

为期一周的大队培训,是每一个华为入职员工,必须闯过的第一关。

6点起床,在教官带领下跑圈出操,先从身体上,让你迅速进入状态。

更关键的,是每天早9点—晚9点、整整12个小时的各类培训。

内容主要聚焦于公司文化、规章制度。通过导师宣讲、视频插播、分组讨论及开展辩论等方式,往复洗刷你的内心。

我至今仍记得其中一部宣传片。讲述日本地震,所有供应商包括客户都撤走了,唯有华为工程师依旧驻守抢修设备。

最终,华为第一时间让通信服务恢复正常,最大程度为客户挽回损失。

影毕,激荡的背景音乐声中,老师结合诸多快速升职的高管实例,给大家解读公司政策:

越以客户为本,越愿意去艰苦的地方,待遇越高,提拔越快。

也即华为文化里一直强调的:猛将,必发于卒伍。

当时大教室百来号人,像我这样的社招员工占三成只狼技能点刷到吐,多数是应届毕业生。他们面庞发亮,眼神闪光。

他们在志愿表上,纷纷主动勾选“愿意服从(全球范围)分配”。

培训结束,回想那一刻,我跟同学们都笑了:真是像极了一场“洗脑”行动。

入职前,我就曾听坊间传言:志愿表上,若选不,很可能直接失去offer。

不过,我并不确切。

因为属于定向招聘,我所属的分公司及岗位已经明确,面试我的直属领导甚至告诉我,选不服从也可。

我安静地坐在角落,没有签字。看着来往拿着表辅助卡盟,满面喜悦的年轻人,心想若我也是刚毕业,没准儿也是会热血沸腾,毫不犹豫奔向海外。

多年后,当我与当初的同学聊起这一幕,我们都依然觉得,这是华为对迈入校门的学子,上的第一堂“洗脑课”。

国外有些地方,环境艰苦,甚至战火纷飞、危险重重,可是华为人不退。

这是狼性。

人生每个阶段,我们要的、看重的东西各不相同。

这是人性。

“越难越高薪,越艰苦越快晋升。”狼性或人性,无非是价值观的选择、得失间的取舍,无关对与错。

只要认定值得,便无可厚非。

2、奋斗者精神:想活下去,唯有奋斗

很多人都听说过华为的“奋斗者文化”,我至今也仍能背诵: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这不是一句形式化的口号,而是公司最高纲领和行动准则。

华为成立之初,电信领域的国际巨头,无论北电、摩托、诺基亚还是爱立信,都已经有着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深厚积淀。

即便是国内,“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的影响力排名里,华为也一度排在末位。

后进之辈该如何迎头赶上?

多花时间,多付出精力,干别人不愿干的,无疑是努力又务实的做法。

    暂无相关资讯
华为的“狼性”,是否有“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