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点钟社群」、「共识机制」、「token」……2018 年初,区块链之风惊人的吹遍了整个行业。
在此,我们无意重提哪些知名投资者对区块链的笃信和鼓吹。我们只是想说,当绝大多数投资机构都在唯恐错过这一暴富的风口跑步入场时,还有少数机构坚持着自己的投资方向和策略,长岭资本就是其中之一。
长岭资本成立于 2016 年 10 月,由前 NEA 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蒋晓冬创建,投资重点覆盖健康服务领域和消费服务领域。首期募集的 1.25 亿美元目前已投资过半,共 19 个项目,平均账面回报超 1.5 倍,并曾在去年第 19 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斩获金投奖。
近日,长岭资本管理合伙人蒋晓冬接受了 IT 桔子(ID:itjuzi521)内容主编专访。作为互联网创业投资的观察和记录者,IT 桔子(ID:itjuzi521)希望通过与蒋晓冬的对话,挖掘长岭资本的成功原因,为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指引前进之路。
关于创业者
桔:我们开门见山吧。你们投出过那么多明星项目,包括零氪、微医、固生堂、中信医药等等,并且都在早期阶段。你们为什么能够在早期投出这么多明星项目?
蒋:由于长岭资本的投资都是聚焦在 A 轮到 B 轮,甚至更早期的阶段,所以在我们投资这些项目的时候,他们当时还不是明星项目。不过作为「古典 VC」来说,在早期发掘并投资优质项目就是我们的工作。
在长岭看来,我觉着我们选项目的核心在于:正确的道路、有韧性的创业者。
首先项目所选择的道路一定要正确,要在一开始瞄准好目标,自己的项目到底要为什么人提供什么服务,创造什么价值,如何挣钱等等。当然道路也可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进行调整,但不能有大方向上的错误,而且如果需要频繁调整,也证明项目所选的方向并不正确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成功的几率就会变低。
仅仅是道路正确还不够,创业者需要有很强的韧性,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因为坦白来说,在中国创业极其困难,竞争对手众多,而且商业环境非常复杂,最后跑出来的成功者凤毛麟角。所以能够承受打击,有韧性的创业者,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
桔:所以你们更偏爱所谓的连续创业者吗?
蒋:如果在其他所有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我们当然倾向于有经验的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事实上在投资时不可能遇到两个同类项目,只有创始团队经验不同的情况。所以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是这样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我们更看重创业者从过去的失败经历中吸取到怎样的经验教训。
当一位创业者第一次创业时,他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对于这种创业者,我们可以从项目的其他方面来判断项目成功的几率;有的项目的创业者失败过很多次,我们发现他其实是因为频繁调整方向、没有耐性等而失败的,那么这种创业者即使创业经验丰富,我们也并不看好。
我们真正看好的创业者,他的项目可以失败,但首先还是需要符合我刚刚说过的标准。另外他要在项目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这是我们的理解。
桔:你们挑选项目的标准是什么?
蒋:首先应该还是项目本身要能给细分行业带来本质的改变。因为只有这样,项目才有可能获得超常规发展。
比如一个线下连锁诊所,做了 5 年成长 3 倍,或者 3 年成长 5 倍,其实还是常规的发展速度。但假如它是像固生堂中医这样 4 年成长 50 倍,那么这就是行业内的超常规发展,项目本身就是在创造过去没有的价值。
那么怎样的项目能有机会实现超常规发展?我认为是技术创新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现在很多人都在讲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是推动商业模式变革的动力。这不仅仅在长岭关注的医疗和消费行业,所有行业都是如此。包括互联网以及传统行业。
严格来说,真正绝对意义上的技术创新非常难实现。它应该是诞生某种以往完全没有的新的技术,比如我们现在谈论的无人汽车。所以我认为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由技术来推动商业模式的。
当我们拥有比过去更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快的计算机、更精准的预测时,市场中一定会出现基于当前技术的新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没有价值,因为它不具备技术、使用环境以及客户行为。
桔:我知道零氪科技其实就是你们在医疗行业投资的非常典型的技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也是典型的超常规发展案例。你认为零氪科技是否是你们投资过最成功的案例?
蒋:其实我们并不能简单从估值成长、账面投资回报或者是用户数量等维度来评判一个项目是否优秀。这是有问题的。
零氪科技的确是我们投资过的一个相当不错的肿瘤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公司。它就是我刚刚说的技术驱动商业模式变革的典型案例。它通过医疗大数据平台,用真实世界数据来提高诊疗和科研的效率。从我们 A 轮投资之后,零氪的估值在 3 年内增长超过 40 倍,合作医院的数量成长 300 倍。
不过,我们不能把不同细分行业的项目放在一起对比,因为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这是行业特点决定的。如果把不同细分行业的项目放在一起做比较,来判断哪个项目更成功这件事,我认为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某个项目发展更快,就只在这一个领域投资。这里也牵扯到风险问题。
关于投资人
桔:刚才聊的都是关于项目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聊点投资相关的。我知道长岭从成立之初就聚焦在医疗服务和消费服务领域。现在区块链那么热,很多机构都在这方面进行布局,为什么你们却没有?
蒋: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应用,首先作为投资人,我们一定是关心的。但经过我们自己的学习和思考之后,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它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在医疗和消费服务领域投资)关系不大。
投资能赚钱,投机也能赚钱。不过我们是在做投资,而并非投机挣快钱。长岭资本从成立之初,就想的是做未来的事情。这从我们首期美元基金就能看出来,我们更多是看项目是否有长远价值。因为很多事情如果考虑未来 20 甚至 30 年发展的时候,方向其实就很清晰了。
所以我的观点是,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我们会持续关注。但现阶段还没有看到因为区块链技术,给我们关注的领域带来哪些本质上的提升,重构行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个暂时没看到。所以未来如果出现了,我们还是会考虑投资的。
桔:从你刚才所说,技术创新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来看,其实很多细分领域都可以投资,为什么长岭聚焦在医疗服务和消费服务?
蒋:其实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我们对市场机会的判断。我们认为,在整体技术创新,以及中国经济向上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对医疗和消费服务的需求更加明显,而且有新的技术可以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出现。这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无论是医疗还是消费,归根结底还是说,能不能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去改变大的传统行业。医疗和消费的市场在今天的中国已经非常大,并且未来 10 到 15 年内还会持续增长,这样的发展速度和体量,从全行业来说也并不是很多。
另外如果说具体到医疗和消费这两方面的结合,我认为当你深入到个体(患者)来看的话,其实他的个人行为更像是一个消费者。
过去,患者可能没办法对于自己的病症做出治疗上的选择,有可能全国只有某个医院可以医治。但现在跟过去相比,大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中国的医疗行业在未来 10 年会处在非常重要的转型期。我们认为会有一批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商业模式创新,来改造传统行业的企业在中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