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其中他提到了中国的脱贫成绩,而其意义并不仅限于中国。
就在习近平在博鳌发表演讲的前一天,他的个人著作《摆脱贫困》英、法文版电子书上线。该书收录了他1988年至1990年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和调研文章。尽管这本书是三十年前的著作,但直到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因此被翻译为多语言多次再版。
这次上线的《摆脱贫困》电子书与纸质书内容完全一致,新方式传播兼有互联网平台的阅读体验,深入面向更广泛的大众阅读,便于海内外网络读者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继续提升该书影响力,让国际化的中国脱贫经验惠及世界更多人民。
世界发展还很不平衡,许多国家和地区还不富裕,那里的政府和人民对摆脱贫困也有着迫切需求。《摆脱贫困》的一版再版,包括多语言版本,尤其是电子版的上线,对这些国家民众也有针对作用和启发意义。
1988年,习近平下乡调研时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来源:新华社
为民情怀一以贯之
《摆脱贫困》文风生动亲切,是习近平在宁德两年艰苦工作的全面写照,体现了他扎根艰苦地区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坚定理想信念和真诚爱民、深挚为民的情怀。从他关于扶贫脱贫工作的理念形成、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可见他所下功夫之深、了解情况之透、研究思考之细。
从书中人们深切感受到,让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长久的牵挂。
上世纪80年代,福建宁德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全区9个县有6个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120个乡镇有52个被列为省级贫困乡镇。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习近平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当他离开时西瓜卡盟官方网站,全区已有94%的贫困户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习近平深知扶贫扶志和扶智的重要性。正如他指出的,全书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
习近平非常重视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当年,他刚到任闽东,就走遍该地区九个县,提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0多次赴基层考察调研,每逢春节都要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几乎走遍了全国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习近平指出,“要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越要力争办好。不能避重就轻,扔了‘西瓜’去拣‘芝麻’,或者见了难点就绕道走。”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心贴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执政理念。“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宣誓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最深沉的爱。这份爱,更体现在这些年党中央扶贫脱贫的基本方略里,人民因此有了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
习近平非常重视培养干部的群众观。他认为,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他曾谈到“芝麻官”千钧担、青年干部四忌、为官四要、念好“人才经”、领导者的修养等问题。习近平这样要求他人,也是这样践行与做表率的。例如在宁德期间,他号召党员干部四下基层,自己就带头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三进寿宁县下党乡访贫问苦,与群众一道商讨解决发展难题。
习近平深知发展经济是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他在闽东工作期间,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懈怠。他结合实际、一针见血地写出了贫困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个性作为。